“我在重庆修文物”再传佳音!7月6日,由国家文物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四川省泸州市圆满落幕。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参赛选手们凭借精湛技艺和扎实功底,在此次大赛中脱颖而出股票线上配资平台,斩获多个奖项。
\n本次大赛是全国文物行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职业技能赛事,共设置了金属文物修复师、陶瓷文物修复师、纸张书画文物修复师、木作文物修复师、泥瓦作文物修复师、考古探掘工6个比赛项目,每个项目均包含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两个环节,全面考查选手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n赵晓宇
\n据介绍,本次大赛一共吸引了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3名选手齐聚泸州,展开激烈角逐。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精心选拔优秀选手参赛,并为选手们提供了充分的赛前准备和技术支持。
\n在比赛过程中,选手们沉着冷静、操作规范,展现出了高超的文物修复技艺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他们凭借对文物修复事业的热爱和执着,以及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在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取得了优异成绩。
\n其中,胡乾娟荣获纸张书画文物修复师三等奖,赵晓宇荣获金属文物修复师三等奖。
\n胡乾娟
\n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粉丝应该对赵晓宇不会感到陌生。在2024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妙手匠心重现华光——三峡出土文物保护利用展》现场,开着直播同时为线上线下的观众展示如何修复文物的修复师就是他。
\n“修一件文物,最少需要一两个星期,并且需要时时刻刻地面对着它,有的时候满脑子都是这件事。”接受记者采访时,赵晓宇说,因此,文物修复需要极大的耐心、一定的毅力和爱好,才能坚持下去。在《妙手匠心重现华光——三峡出土文物保护利用展》中,有一件西汉的鎏金铜案就是赵晓宇花了整整两年时间修复的。当时,他告诉记者:“我心里是美滋滋的,看到这么多游客围着它拍照、赞叹,就像看到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被这么多人夸赞和肯定,我觉得非常欣慰和自豪。”
\n截至目前,赵晓宇修复的文物已经超过两百件。“文博事业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它还有向大众普及知识的任务。文物修复师把残损的文物修复好之后,让它恢复原本的样子,让大家了解到古人使用的器物长什么样子、如何使用的。”
\n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本次大赛中获得这些奖项,不仅是对选手个人专业能力的高度认可,也是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文物修复水平的一次集中展示。未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还将进一步加强文物修复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动文物修复技术创新,不断提升文物保护修复水平,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更大贡献。同时,也希望通过此次大赛,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和投身文物修复事业,共同守护人类的文化遗产。
\n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实习生 张凯盈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供图 股票线上配资平台
景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